


一说赊销,水泥销售就一肚子苦水要倒。赊账不仅仅利润没办法保证,本钱有时候都收不回来。但是生意还是要做,这块“水泥地”还是得种的。因为除了磨水泥,卖水泥啥也不会干。
赊销的苦,水泥销售的难暂且不表。今天小编跟大家评评与大客户交往的“绝招”。我们都知道,大客户有大背景可以签大订单,当然他们也会遇到资金缺口和一时腾挪不开的时候。如果这个量少,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以内,我们是很乐意结交大客户,即使赊销也能的。
但是怕就怕积少成多,赊销的额度最终超出了大客户的承担接受的能力,到最后造成大客户跑路,我们自己也陷入不能自己的困境中。
中国人做生意,向来喜欢以小博大,加杠杆,十倍,百倍,能加多少就加多少;然而,危机也就埋伏到了这种杠杆当中。
其实这和炒股,赌博都类似。 跟大客户签水泥供应合同也存在赌的成份。开发商,施工公司大多数都是以小博大的,银行贷款,民间融资,再有就是三角债。先把“架子”搭起来,然后再到处举债。
就像农民种地。家里有几十万块钱种几十亩地,绝对没问题,就算赔钱了,也伤不到根本;但是,大户人家不这样做,他们有五十万,五十万全部用来租地,然后肥料、农药、种子等全部都是赊销来做,而这时候如果要是赔了会怎么样呢?恐怕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了!
水泥行业的大客户也是一样的,甚至有开发商无本金开发。投资款全部来源于外债。一旦项目有问题,便血本无归。这是一场豪赌,而水泥销售则是这场赌局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。
这些参与“赌局”的小人物,都想趁着这波行情好大赚一笔。原本只够囤五万吨水泥的钱,借钱也要囤个几十万吨。趁着水泥企业卖冬储的时机把能借的钱全部换成水泥。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,把这些水泥卖掉。这一年中水泥不能降价,若水泥降价了,可就亏大了。即使水泥价格不降,也不能排除外区域水泥进入,挤占市场占有率,到那时不降价就卖不出去。
之前有一位水泥销售,原来只是做做县城及周边的生意,一年盈利几百万,给兄弟们分了之后能剩个百八十万便也富足无忧了。
但是从前年开始水泥生意利润极高。他看河南一家经销商半年赚了上亿元。他便开始琢磨大干一场了。先是买了水泥厂的”大票水泥“,然后从进口贸易商手中接了熟料。
水泥最大的投资就是货款和运费,这些有百分之八十是外债借的。还有水泥厂淡季时赊的货。进口熟料贸易商是先付30%款,熟料到位后再付余下70%。这个不压款,先收了钱再给粉磨站货。如果挣到钱了还好,如果你赔了呢?这中间不是没有风险的。
他说:这么好的行情,怎么会赔呢,你看看上市企业水泥板块,2018年都是翻倍的利润?他拿出一张表格给小编看,华新、海螺、冀东、塔牌家家都赚得盆满钵盈。既然如此,他为什么就不能“跟赚翻倍”呢。
说这话的同时,他正陪着大卡司机在水泥厂门口等着装水泥。他边说边叹气:总以为今年能多赚个三两子儿,可是这排了三天只给发六七十吨水泥,赚的钱还不够给卡车司机排队钱的呢。更别说赔给施工公司的违约金和误工费了。
雇不起卸水泥的人,他就“捯饬”一下,亲自做装卸工。还笑称,他是正宗的水泥人。
一年时间停半年,更有甚者,一年要停七八个月。中间还有重污染天气临时停限,还有夏季用电高峰错峰用电,每天只有夜里开磨。水泥厂能生产水泥的时间不多。便发两天停两天。正常是四个车道一起装,到了旺季却只给经销商留一个车道。所以,只能天天排长队等着装水泥。
整个水泥行业都在去产能,去的只是产量。水泥产量少了,水泥厂就先紧着自己集团的商混站。经销商与施工公司签的合同便很难按期履行。久而久之施工公司都直接去找水泥厂签订合同了,经销商被当成空气,跌入尴尬境地。
水泥生意也不可能长期处在旺季,更何况现在跨区域销售现象已成常态,运输企业也加了进来,哪里的水泥价格高,就往哪里倒腾水泥和熟料。
相比较来说,一些稳扎稳打的水泥销售,大多数都是有钱赚的,虽赚不得翻倍的利润,却是旱涝保丰收的。原因很简单,他们不做盲目的扩张,也不轻易的赊销,只是靠诚信赢得客户。